用 户 名:
登录密码:
  
首页 > 新闻动态 > 美国治沙形成合力综合治理

    美国防沙治沙形成合力综合治理  

    □  防沙治沙有法律和制度保证,奖惩分明

    □  自然资源保护署形成全国网络,提供水土保护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  利用旧报纸纸浆、植物纤维等原料,发明出如发胶一样的绿色材料,稳固沙土

    一战后昂贵的小麦价格,使美国成千上万移民蜂拥到南部大平原开荒种地。植被遭破坏,加之20世纪30年代初的连年干旱,使南部大平原垦区沙漠化迅速蔓延。继1933年11月11日起自于南达科他州的首场沙尘暴后,沙暴一次比一次猖獗,最令美国人震撼的是1934年5月11日开始持续两天的强劲沙暴。此次沙暴形成了高3公里,长1440公里,宽400公里的沙尘带,从大平原一路肆虐到芝加哥,像下雪一样铺天盖地把沙尘倾倒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数天后,沙尘暴抵达纽约、华盛顿等东部地区,最终带着3亿多吨沙土,消失在大西洋数百公里的外海。沙尘暴肆虐最严重的地方,地表因积沙上升了1米左右,无数房屋、农具、庄稼被埋在沙土中,35万农民倾家荡产,被迫逃离大平原。

    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让美国人开始懂得要善待自然。自1935年起,美国人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1935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水土保护法》。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刚上台100天,美国政府就启动了多项恢复生态平衡的计划。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把治沙作为毕生追求的领军人物休·哈蒙德·贝内特就敏锐觉察到土壤侵蚀的灾难性后果,并到处奔走,大声疾呼,告诫政府和民众要善待大自然。其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文章是1928年发表在农业部简报上的《土壤侵蚀:一场全国性的灾难》。直到今天,这篇力作仍有振聋发聩的警世之效。贝内特推行的最具实效的项目之一,是建立起一个水土保持示范基地,用实例让公众明白不善待大自然的危害,以及防沙治沙的必要性。贝内特对沙化治理的一大贡献,是他从一开始就倡导采取科学方法综合治理,认为只有把恢复植被、建造防沙绿化带、科学利用水源,以及鼓励人们注意水土保持等各种措施加以综合利用,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沙治沙效果。随着环保科技的发展,贝内特的这一治沙理念越来越显出其前瞻性。美国从来没有停止保持水土以防止沙漠化和沙尘暴的进程。政府主管部门的“自然资源保护署”已形成了一个全国网络,在各地根据需要设置分支机构或科研中心,为地方政府、企业、民众,甚至外国政府,提供水土保护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数十年来的治沙实践,已为美国相关行业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主要包括:开发适宜在沙土地生长的豆科植物,以利于沙土地恢复地力;在沙土地的植物根部围上石子,因这些石子不但可保存晨露为植物增加水分,且可延缓沙土中的水分蒸发;在沙土地上挖掘人工槽,以利于收集雨水,以及把随风飘飞的草树籽拦下,给它们以生根发芽的机会;或者在每1平方米内放置一两个捆绑起来的稻草堆,不但可有效降低风沙对环境的肆虐,且可帮助附近的树草扎根成长。

    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治沙区都应该种树,因草树对地下水源的大量吸取,会对特定地理构造地区的水土平衡造成破坏,带来得不偿失的负面影响。如在美国内华达州,尤其是拉斯韦加斯一带的沙土地带,市府或饭店吸引游客种植棕榈树较为普遍。然而,种活一棵棕榈树的代价非常昂贵,种其他树种也因沙漠中水贵如油而不现实。为此,当地政府从外地运来土壤,上植树草,并进行滴灌,借以降低成本。更具特色的是,美国人利用旧报纸纸浆、植物纤维等原料,发明出如发胶一样的绿色材料,大面积喷洒在沙漠上,像植被一样稳固沙土,效果不错。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美国政府除了在媒体、广告和路标上宣传防沙治沙的重要性,还对沙土拥有者积极的治沙行为进行奖励,对达不到治沙标准的进行处罚,罚款可高达每天数百乃至上千美元。

    今天,美国民众的整体环保意识非常浓厚,尤其是在沙尘暴曾经肆虐过的地区,人们一旦发现破坏防沙治沙行为,都会向政府举报,而防沙治沙部门的监督执法力度也非常到位,否则就会遭到民意代表的质询,重则个人会丢掉饭碗,机构会被迫进行改组等

浏览次数: 1555
|

ICP0900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