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户 名:
登录密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围沙造田”的试验场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围沙造田”的试验场

 

             新华网乌鲁木齐电:土地荒漠化逐渐成为世界干旱地区灾害和贫困的根源,阻遏荒漠化趋势成为全世界消除贫困的重要课题。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植树造林,阻遏风沙对于干旱贫困地区的侵害,打响“围沙造田”的战役,收复被沙漠吞噬的耕地。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策勒绿洲紧依昆仑山脉,北面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吹来的风沙,无休无止地侵袭绿洲。统计数字显示,沙漠前沿的沙丘,每年向绿洲内部移动150米左右,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存;在绿洲内部,一年中沙尘天气达200多天,其中沙尘暴天气平均在20到30天左右。干旱缺水和风沙灾害严重的自然条件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制约因素,十几万绿洲居民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策勒绿洲设立治沙站,进行防沙治沙的实践研究。专家根据春季干旱的气候条件,探索出夏季造林的模式,利用洪水直播树种,秋季长成小苗后,来年春季生长成林。在建立防护林体系综合治理绿洲风沙灾害方面,科学家们创造了“窄林小网”的方式,在绿洲边缘建起一道道窄林带,不断削弱风力,降低携带沙尘含量;同时,大面积封育的红柳、骆驼刺和胡杨,将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解决了就地起沙的问题。

               
            综合防沙体系的建立,有效遏制了流沙对绿洲的侵袭,扭转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沙进人退的趋势。这一成就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土地退化与荒漠化控制成功经验奖”,也开创了向沙漠要地的先河。

               
            80岁的阿莱玛斯居住在策勒乡离沙漠边缘不到1公里的地方,他用红柳篱笆围成院子,饲养着10多只绵羊维持生计。27年前,为了防风治沙,他和20多名同伴来到寸草不生的绿洲外围沙漠造林拓荒。开拓者在沙包上开挖沟渠,引来洪水栽种沙枣树,间植石榴和桑树,将沙包变成果园。后来,他们植起更加有效的防风林带,开出农田种植玉米。

               
            阿莱玛斯这一代人将绿洲向沙漠推进了1公里,他们的后代们延续着向沙漠要地的工作。策勒县县长阿不都拉·库尔班说,全县每年都要在17公里的风沙沿线植树造林几千亩,策勒绿洲已经整体向沙漠推进了7公里。

               
            现在,策勒、于田、民丰、和田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串珠绿洲都兴起了沙地造林的浪潮,沙漠上崛起的绿色长龙锁住肆虐的风沙。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发言人胡文康说,防风林一方面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又依赖于巨大的投入以维持其运行,科学家已经着手开发以防风林为介质的荒漠高效产业以求经济效益。

               
            中科院教授刘铭庭致力于研究红柳,退休以后,刘教授在于田县的沙漠荒地上建立了占地700多亩的大芸种植场,继续自己未竟的治沙事业。刘铭庭将自己的研究转移到大芸的种植上,成功解决了大芸接种和越冬难题,使每亩红柳产出的大芸价值在3000到5000元之间,使红柳大芸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

 

浏览次数: 1405
|

ICP09004620